美的半年报秀“肌肉”,机器人相关业务营收150亿!

2025年09月04日 10:24
本文共计322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来源/唯科网 责编/爱立方

近日,美的集团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

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523亿元,同比增长15.7%;归母净利润为260亿元,同比增长25.0%;实现扣非净利润为262.35亿元,同比增长30.0%;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372.81亿元,同比增长11.33%。

换算下来,去年上半年,美的每日完成1.14亿的“小目标”;今年上半年,其每日营收“小目标”已提升至约1.38亿元。

盈利质量方面,其毛利率25.5%,同比下降0.6%;净利率为10.61%,同比增长9.05%。

分产品板块来看,美的集团两大核心业务板块均实现稳健增长:智能家居业务实现营收1672亿元,同比增长13.3%;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则实现营收645亿元,同比增长20.8%。

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中的各细分领域同样表现不俗:新能源及工业技术业务营收219.60亿元,同比增长28.6%;智能建筑科技营收195.11亿元,同比增长24.2%;机器人与自动化营收150.73亿元,同比增长8.3%,占营收比重6.40%。

研发投入方面,美的集团将研发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建设的关键,2022-2024年研发投入合计超过430亿元,其中2024年研发投入超过16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10%,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为其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研发投入热度不减,依旧保持高增长态势,投入金额达88亿元,同比增幅超过14%。

美的积极与股东共享经营成果。根据报告披露,美的以股本总额7,596,752,773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5元(含税),合计现金分红总额为37.98亿元,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在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和“国补”红利的持续助推下,内需市场稳步回暖,但行业早已告别“人人分增量蛋糕”的好时代,全面进入“抢存量地盘”的新阶段。如今,规模越大越有优势,头部企业的“话语权”越来越强,行业集中度不断攀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家电行业增加值同比涨6.9%,营收同比增6%,即便在存量赛道上仍走得稳健。

但消费者需求越来越“个性化”,行业想打破增长“天花板”,就得找到新赛道。而机器人产业,恰好成了家电企业突破困局、打开增长新空间的“关键引擎”。

这一趋势下,美的早已提前布局,构建起ToC与ToB并重的多元化业务矩阵,业务覆盖智能家居、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健康医疗、智慧物流等业务,既可提供各类智能家居的产品与服务,也可为提供多元化的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

说起美的和机器人的缘分,绕不开收购库卡这桩“大买卖”。

2017年,美的一眼相中有着120年历史的德国工业机器人巨头库卡,豪掷近300亿,以每股115欧元、溢价超60%的“天价”,拿下其94.55%股权。这波操作不仅震惊业界,更让美的跳出家电圈,闯进了工业机器人的新战场。

当初不少人质疑,但数据最会说话。MIR睿工业统计显示,2025年上半年,库卡工业机器人国内销量份额稳步提升到9.4%,库卡中国实现销售收入和订单规模双增长,海外业务占比提升显著。此外,同期库卡中国的收入贡献占比接近30%。

拿下库卡后,美的“趁热打铁”成立机器人与自动化事业部。目前,美的机器人与自动化业务主要围绕未来工厂相关领域,提供包括工业机器人、物流自动化系统及传输系统解决方案,以及面向医疗、娱乐、新消费领域的相关解决方案等。

在库卡的加持下,截至2025年6月,美的机器人使用密度近650台/万人,智能制造力拉满。

眼下人形机器人成了全球“香饽饽”,美的自然不会缺席。

美的已成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聚焦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家电机器人化,在家电产品中融入机器人和AI技术,例如视觉识别、机械臂运用以及人机交互技术等;以及机器人整机开发,深入挖掘应用场景,积极布局核心技术三大方面。

美的也正把这些“硬科技”加速落地到智能制造场景中。近日,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获得“世界卓越的首个多场景覆盖的智能体工厂”认证,标志着行业首个智能体工厂正式落地。

这背后是美的早有铺垫:两年前就开始启动AIGC试点,今年上半年更是推动AIGC战略落地,加速全面智能化落地,为全价值链智能化构建算力、算法、智能体、知识库、客服机器人等基础平台,达成垂域算法模型30个、智能体145个,整体提效达500万小时。

基于美的在AI、机器人的积累,这座智能体工厂有多牛?该智能体工厂14个智能体覆盖了38个核心生产业务场景并依托“美的工厂大脑”进行协同,深度融合美的制造经验、大模型技术与具身机器人技术,具备从感知、决策、执行、反馈到持续优化的端到端能力。

5月初,美的人形机器人“美罗1号”已进入该智能体工厂“上岗工作”,主要应用于巡检、机器运维、设备检修、工件搬运等方面。

除了“美罗”外,实验室上岗的“玉兔”AI巡检机器人与工厂大脑深度融合,边端云的协同架构,巡检频次提升了100%;

在干衣机后盖自动锁附工站,库卡“iico协作机器人”与计划智能体深度协同,通过实时上传到工厂大脑的图片,自动解析机型特征并快速匹配多种产品型号。

据悉,8月,“美罗2号”也进入箱体铆接车间里,弯腰、抓物料,灵活得很。

不止工厂,针对商业场景应用,美的已布局开发相关产品落地,预计下半年将应用于线下渠道门店,提供导览、家电操作演示等服务。

机器人核心部件领域,美的也没落下。2025上半年,该公司出货量超过3万,同比提升显著;重点布局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谐波减速机等“硬骨头”,并在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关节模组以及具备高度灵巧操作能力的仿生手(灵巧手)方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能在机器人赛道跑得这么快,离不开美的的“家底”够厚。全球化布局上,美的在全球拥有超过400家子公司、38个研发中心和63个主要制造基地,员工超过19万人,业务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技术层面更是底气十足,截至2025年6月,美的全球专利申请量突破15.5万件,发明专利授权维持量超过3万件,提供了坚实支撑。

同时,自家工厂也成了“机器人技术落地试验田”,截至2025年6月,美的集团已拥有37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3家绿色供应链工厂、9家5G工厂、3家卓越级智能工厂、3家零碳工厂以及6家世界级灯塔工厂。这些高度智能化的制造基地,既能快速验证机器人技术的实用性,又能反哺技术迭代升级,形成的良性循环。

如今,美的正围着“工业机器人智能化、家电产品机器人化、人形机器人价值化”布局,相互赋能、协同发力,持续打通机器人技术与制造、消费场景等深度融合,为自身发展注入新动能。

看完美的这份亮眼的“期中成绩单”,难免让人好奇:家电三巨头在竞逐机器人赛道上,海尔、格力又交出了怎样的答卷?毕竟同为行业头部玩家,三者的表现对比,正是家电行业转型与新赛道竞争的缩影。

先看海尔,上半年通过收购新时达 “曲线入局”,是其在机器人领域的关键一步。新时达上半年营收16.44亿元,同比增长8.45%;归母净利润186.54万元,同比大涨109.95%,扣非净利润虽仍为-1568.81万元,但也减亏了51.47%,算是逐步走上正轨。其中,机器人产品及系统业务贡献了3.18亿元营收,占比19.35%,同比增长4.57%。海尔想要在机器人赛道真正形成竞争力,还需更长时间的整合与突破。

再看格力则选择在智能装备领域 “小步快跑”,20.90%的增速虽显亮眼,但3.14亿元的营收规模,在其整体业务中仍属 “小众板块”。可见,格力在机器人赛道的布局,更多是 “稳中探路”,尚未形成足以拉动增长的新引擎。数据一对比,美的的“领跑者”姿态就格外明显,从技术研发到场景应用,机器人全链条都走在了前面。

从行业视角来看,三巨头的差异化表现,正重塑家电行业的竞争逻辑。未来,随着Ai技术迭代,这条新赛道的竞争还将更趋激烈,而三巨头的每一步动作,都将牵动家电行业从 “传统制造” 向 “科技驱动” 转型的节奏。

 

 

声明:本文来自唯科网,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³·爱力方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copyright#agent.ren。

相关图文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