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技术正在重塑全球服务业格局
瑞士《时报》9月21日文章,原题:中国依靠机器人重塑服务业
工业机器人(机械臂)早已遍布中国工厂,如今服务型人形机器人和救援用机器狗也日益普及。由中国主导的这一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
如今,中国民众已对购物中心的扫地机器人、酒店里的送货机器人司空见惯。社交媒体上频繁出现机器人参加半程马拉松、拳击比赛的视频。这种日常生活中与机器人的频繁互动,不仅提升了公众对科技应用的接受度,也推动了心理层面的适应,进而加速了中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到30.2万台,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二。
与人形机器人相比,工业机器人虽不够“上镜”,却是推动“世界工厂”自动化进程的关键力量。例如,中信重工近期投资开发了用于地震和矿难救援的紧急机器人。该公司国际销售负责人表示:“这些机械臂安装在无线遥控的履带底盘上,能够清除瓦砾、开辟通道。”中国同时加速推进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技术,开发出性能更强、价格远低于日美竞争对手的产品。预计到2050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5万亿美元、超过10亿台,中国将占据最大份额。目前该领域的领军企业包括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众擎和智元等。宇树科技于7月发布的最新款人形机器人具备26个关节,售价仅3.99万元。该公司还推出多款机器狗,基础型号可实现跟随主人和拍摄功能,其他型号能运送消防水管至火场最近点、深入化工厂绘制地图并检测有毒排放,甚至承载50公斤货物。其中一款机器狗已在百威英博中国工厂投入巡逻任务。
部分人形机器人还将目标瞄准“银发经济”。优理奇机器人公司由耶鲁大学博士杨丰瑜于去年在苏州创立,近期推出一款轮式机器人,能够执行备菜、清洁卫生间、倒垃圾、收拾餐桌、摆放餐具至洗碗机等简单任务,甚至具备演奏乐器的能力。创始人透露:“已有企业和酒店下单订购。预计到年底我们将生产500台。”(作者乔丹·普耶,董铭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