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赛道投融资热度持续攀升

爱力方

爱力方

2025年09月08日 10:21
本文共计209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分钟。
来源/互联网 责编/爱立方

梅卡曼德机器人(以下简称“梅卡曼德”)与北京星动纪元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星动纪元”)近日相继宣布完成近5亿元融资,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简称“银河通用”)也完成了11亿元的新一轮融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机器人领域的融资总额已超过去年全年,达到去年总量的1.8倍。

专家指出,今年以来机器人行业,特别是具身智能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资本热潮,融资规模显著扩大,但也面临估值泡沫和商业化落地困难等挑战。

8月25日,梅卡曼德宣布完成近5亿元的新一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雄安基金、大洋电机、华创资本和中金保时捷基金等。据悉,本轮资金将用于加速其具身智能“眼脑手”全栈技术的迭代升级,拓展产品线及应用场景。

7月9日,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星海图连续完成A4轮和A5轮战略融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A4轮由今日资本和美团龙珠联合领投,A5轮则由美团龙珠与美团战投共同领投。同日,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宣布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涛涛车业和福然德。天眼查App显示,该公司在短短两个多月内已完成四轮融资。

 

9月4日,工作人员在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现场调试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7月8日,云深处科技宣布完成近5亿元新一轮融资,由达晨财智和国新基金领投,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等跟投,钧山资本、方广资本及爱施德智城基金等老股东继续加持。7月7日,清华系具身智能企业星动纪元完成近5亿元A轮融资,由鼎晖VGC和海尔资本联合领投,资金将用于人形机器人软硬件技术的研发与量产落地。

另有机器人企业正加速推进上市进程。继7月完成去年底启动的C轮融资交割后,宇树科技近日宣布,预计于2025年10月至12月期间向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届时公司将正式披露相关运营数据。

2025年,机器人行业尤其是具身智能领域迎来显著资本热潮,融资规模大幅攀升。据IT桔子数据,今年前8个月机器人领域一级市场融资额达386.24亿元,是2024年全年212.54亿元的1.8倍。

记者注意到,多家机构持续对目标企业进行跟投。继2024年投资后,首程控股旗下首程资本管理的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再次出手,追加投资星海图、银河通用和宇树科技等企业。值得关注的是,这已是该基金第五次投资星海图。首程资本管理合伙人朱方文认为,具身智能作为物理世界的人工智能形态,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

有投资机构透露,其在机器人领域的投资已实现数倍账面回报。

以积极布局机器人赛道的首程控股为例,该公司已设立多只产业发展基金,投资了宇树科技、银河通用、松延动力、加速进化及星海图等优质企业。据披露,首程控股在机器人领域的投资账面回报已达数倍,覆盖从种子期到成熟期的全企业生命周期,通过早期识别高潜力项目、结合产业资源赋能,推动企业快速成长,实现资本与产业协同发展。

首程控股表示,未来将持续依托“股权投资+资产运营”双轮驱动战略,联合被投企业及行业伙伴,推动机器人技术从研发突破走向实际应用,在教育、制造、城市运营、医疗康养等核心领域释放“下一代生产力”的真正价值。

事实上,许多投资机构在机器人领域践行“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策略,通过早期布局高潜力项目,在行业爆发期获取超额回报。

今年6月30日,轻工业全品类机器人企业浙江翼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初心资本早在2016年就参与翼菲科技A轮融资,并于2020年初完成对宇树科技的Pre-A轮投资,在早期积极布局机器人赛道。

2024年12月23日,越疆机器人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作为股东之一的深创投集团,自越疆成立第二年(2016年)起便参与融资,并连续多轮追加投资,助力企业拓展全球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资本逻辑已从“技术叙事”转向“量产能力”,产业资本更关注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进展。

例如,星动纪元已实现产品批量交付,今年累计交付超200台,另有上百个订单正在量产中。银河通用在智慧零售、工业及康养医疗等场景取得显著进展,今年3月发布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慧零售解决方案,目前在北京近十家门店实现部署和常态化运营,预计年内推广至全国百家门店。

专家认为,机器人产业正从“讲故事”转向“拼量产”。头部企业凭借大额融资和产业资源迅速成长,但中小企业和缺乏产品落地能力的公司可能面临较大风险。行业分水岭将取决于能否实现稳定现金流和规模化应用。

在资本视角下,机器人行业仍存在多重不确定性,尚处于技术突破向商业化验证过渡的阶段,在技术、商业化模式和估值等方面仍存在风险。

IDC中国研究经理李君兰指出,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高级形态,正处在技术加速与产业化落地的关键时期。当前人形机器人围绕本体、小脑和大脑三大技术架构持续演进,其中大脑作为实现智能泛化的核心,是最需突破的模块,正基于多模态大模型向具身智能模型发展。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多数机器人企业仍依赖科研订单,尚未形成大规模的工业或消费级应用。真实场景需求有限,稳定的商业模式仍有待建立。

在今年6月召开的第七届北京智源大会上,北京大学助理教授、银河通用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王鹤强调,具身智能当前的核心目标是坚定不移推动产业化突破。

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³·爱力方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copyright#agent.ren。

相关图文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