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元机器人来了!松延动力“小布米”首发热销,人形机器人叩开消费市场大门

万元机器人来了!松延动力“小布米”首发热销,人形机器人叩开消费市场大门

爱力方

爱力方

2025年10月24日 15:17
本文共计147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分钟。
来源/互联网 责编/爱力方

人形机器人,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科幻产物。

10月23日晚,松延动力以一款定价9998元的“小布米”(Bumi)机器人,向消费级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在短短3小时内,这款被称为“全球首款万元内高性能人形机器人”的新品销量便突破200台,预示着一个由低价策略驱动的机器人新时代或已悄然开启。

_____20251024122851_97_120

“小布米”原型机 图片来源:企业提供

揭秘万元背后:小尺寸哲学与自研的硬实力

将一台具备完整自由度的人形机器人价格压缩到万元以内,松延动力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其创始人兼董事长姜哲源将答案归结于两条核心路径:独特的“小尺寸”差异化策略与坚定不移的自主研发。

这一策略的灵感,来源于一次巴黎街头的快闪活动。姜哲源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成年人觉得1.2米高的机器人很可爱,但身高相仿的小朋友却会感到害怕。“我们把尺寸做小,一是能把性价比做到极致,二是因为在物理世界中,产品运动性能与尺寸存在负相关关系。在相同流体密度下,机器人尺寸越小,其运动性能越好。”姜哲源说,“小尺寸对成本控制、机器人亲和力都有重要意义。”

当然,这条路并非坦途。更小的尺寸意味着在算法仿真、硬件散热、内部走线和集成化设计上都面临着极致的工程挑战。

而真正让成本控制成为可能的,是其背后强大的自研能力。姜哲源透露,目前“小布米”的核心零部件已基本实现国产化,除了电机,包括结构件、电路板和域控制器在内的核心部件均为团队自主研发。同时,大量复合材料的应用,也为实现轻量化与成本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小布米”是谁?不止于行走的智能伙伴

根据官方介绍,身高约94厘米、体重约12千克的“小布米”拥有21个自由度(每条腿6个,腰部1个,每臂4个),这使其具备了起身、行走、奔跑乃至表演不同风格舞蹈的完整运动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并非一个封闭的玩具,而是面向未来的开发平台,支持二次开发与图形化编程,为极客和开发者们留下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此次“小布米”选择在京东平台独家首发,并不仅仅是开辟一个销售渠道。据了解,双方的合作已深入到生态层面,“小布米”接入了京东的JoyInside2.0附身智能系统。该系统基于京东场景每日超千万次的智能交互数据沉淀,有望让“小布米”的对话交互能力平均提升超过120%,变得更“能聊”、更“懂你”。

在谈及产品稳定性时,姜哲源也坦诚地回应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关于其产品在今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比赛中出现故障的问题。他坦言,当时产品稳定性确实有待提升,但经过数月的持续测试与迭代,如今的“小布米”在可靠性与耐久性方面已实现了大幅度的飞跃。

从情绪价值到生产力:道阻且长,但未来可期

尽管“小布米”的登场极具颠覆性,但姜哲源和整个行业都保持着清醒的认知:让人形机器人成为真正的家庭生产力工具,依然任重道远。

“人形机器人之前没进入消费级,是因为技术达不到,模型泛化性不够,没法完成养老护理、家政等工作。”姜哲源指出,当前整个具身智能领域面临的最大瓶颈是“数据荒”——严重缺乏真实环境下的交互数据,这直接限制了AI模型的进化速度。

因此,“小布米”现阶段的核心使命,是“在人形机器人真正走进家庭、服务家庭之前,先给人带来情绪价值。”他认为,这款产品更准确的定位是“准消费级”,是通往未来家庭服务机器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随着松延动力、宇树科技等头部玩家的持续发力,主机厂的价格下探正带动整个上游供应链的成本优化,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姜哲源对未来充满信心,并大胆预测:“中美在算法和模型层面没有本质差距,而中国在硬件测试方面更具优势。第一个真正让机器人规模化、批量化进入家庭的国家,一定是中国。”

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³·爱力方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copyright#agent.ren。

相关图文

热门资讯